杨丶尚丶盖二代之后的三代武生名家点将(一)

时间:2023-12-11 浏览: 519次


杨丶尚丶盖二代之后是著名大武生辈出的时代,以孙毓堃丶李万春等人领衔,包括李少春丶高盛麟丶厉慧良丶梁慧超丶張世麟丶茹富兰等诸位大家,分別点将如下:

————

孙毓堃(1905—1970)

斌庆社科班斌字班,在吉祥茶园、广德楼等戏院演日场,常演《长坂坡》等俞派武生戏。出科后拜杨小楼为师,颇得其师真传。他与迟月亭、范宝亭、侯喜瑞组团演出,深受欢迎。1949年后,以从事戏曲教学为主。在重大戏曲会演中,与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等合作演出《龙凤呈祥》,饰赵云。还在艺术影片《借东风》中扮演赵云。外祖父俞菊笙和舅父俞振庭均为武生,叔父为武旦云中凤。

10岁拜范宝亭为师,12岁入其舅父俞振庭创办的“斌庆社”科班习艺,排名斌恒,工武生。不久便于文明茶园首演《飞波岛》饰济小塘。后常于广德楼、吉祥茶园演出,其表演风格极似俞振庭,一次甥舅合演《金钱豹》,分饰前后豹精,孙“扑帐”的精湛表演轰动全场,观众呼其“小振庭也”!自此以此为艺名享誉剧坛。后经其母出面,拜杨小楼为师。杨乃俞菊笙门徒,孙系俞振庭外甥,况孙一直私淑杨,杨亦很器重孙,曾传其《状元印》、《战宛城》、《冀州城》和《霸王别姬》等。其扮相魁梧,气宇轩昂,工架稳重,身手矫健,是难得的杨派武生传人。曾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筱翠花、朱琴心、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杨宝森、侯喜瑞、言慧珠、宋德珠等合作演出。杨小楼过世后,杨之老搭档便让孙挑梁演出于京津沪汉等地。

1949年后,因身体关系很少演出,以从事戏曲教学为主。曾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偶尔演出《霸王别姬》、《铁笼山》、《连环套》、《战宛城》、《霸王庄》等。在重大戏曲会演中,与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等合作演出《龙凤呈祥》,饰赵云。还在195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借东风》中扮演赵云。晚年曾执教于中国戏曲学校和北京市戏曲学校。孙洪勋、李可、李光、俞大陆、李玉声、高牧坤、李浩天、沈宝桢等均得其教益,受益最多者当属沈宝桢,不仅在戏校传授,而且在家中细说,还常为其把场,孙常说:“这是爷俩的缘分!”

1970年11月中旬因肺气肿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病故于阜外医院,享年66岁。其三子元春与沈宝桢、汪悦春等亲友于夜间用平板三轮车将其遗体运至朝阳区红领巾公园埋葬。

————

李万春(1911-1985),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教育家。满洲正黄旗人,原籍河北雄县道口村,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李永利是红遍江南、称绝一时的清末著名武花脸演员。李万春的妻子李纫私人是李少春二姐故后续娶李砚秀是京剧旦角演员。李万春4岁随父母迁居上海。6岁上学读书,不足五岁就开始随父练功学戏。《佟家坞》《阴阳鱼》《田七郎》《大力将军》等为其独有剧目。杨小楼和马连良义子,文武兼长并宗黄月山,有八大关公和猴王之称。不可多得的京剧表演大家。

————

骆连翔,男,京剧武生,武净。

早年入富连成科班,开蒙从该社武戏教授杨万清学武二花,如《白水滩》之青面虎,《百花山》之金眼豹子,《金钱豹》之猴子,翻打跌扑,利落已极。从教授丁俊学《竹林计》之于洪。教授丁俊为之排演《花蝴蝶》之姜永志,《赵家楼》之华云龙,《鄚州庙》之谢虎。后从教授王连平学得靠把戏《战滁州》、《战岱州》、《雁翎甲》、《洞庭湖》、《登台笑客》等剧。连翔好学不倦,尤勤于用私功,并私下遍访名师,学得《九江口》之张定边,《四平山》之李元霸,《通天犀》之青面虎,能戏最多。功底坚实、举手投足皆有准谱。曾配杨小楼演过《金钱豹》的孙悟空,富连成留科效力的“元老”之一,在富连成报散之前,骆连翔一直留在科里。

————

茹富兰,男,京剧文武小生。原名文藻,字子峰,乳名长立。北京人。出身梨园世家,其祖父茹莱卿,先是京剧名武生演员后改琴师,其父是京剧武生演员精英的茹锡九。

他幼承家传,11岁带艺入富连成科班,从程继先习小生,武生戏则受教于杨小楼,故其艺兼程、杨两派风范。在科期间以演小生戏为主,出科后,为了让台给其内弟叶盛兰,遂专工武生。常演剧目有《群英会》、《夜奔》、《蜈蚣岭》、《黄鹤楼》、《临江会》、《借赵云》、《磐河战》、《九龙山》、《伐子都》、《战濮阳》、《八大锤》、《探庄》、《雅观楼》等。

茹富兰戏路宽博,幼功坚实,武技娴熟,功架优美,漂亮大方且演出认真,一丝不苟。虽双目近视但开打出手准确无误。他的表演既不失武生行当的威猛骁勇,又能充分展示小生行的潇洒儒雅,颇具儒将风度。50岁后,因眼疾日重,几近失明,遂脱离舞台,先后在华南戏曲学校和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他教学有方,授课有法,得其亲传者,小生有叶盛兰、张春孝、萧润德;武生有费世威、徐元珊、黄元庆、李景德、俞大陆、郭自勤、李光、宋锋、杨长秀、高牧坤等。

茹富兰1973年病故,享年72岁。有弟茹富蕙,工丑,子茹元俊,亦工武生

————

张世麟(1917年-1996年),原名张桓懋,祖籍河北文安,生于吉林长春,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武生,天津市政协委员,全国剧协理事。

代表作有《夜奔》《乾元山》《白水滩》等。

他8岁随父张德奎练功,曾在12岁时得其师兄“南派”著名武生李兰亭先生教导;14岁起在华北的济

南、烟台、天津、北京、东北一带演出,均获好评。1948年参加东北文协平剧工作团,新中国成立后入哈尔滨京剧团担任主演;1950年调入新成立的东北戏曲研究员京剧实验剧团;1957年受聘到天津市京剧团,仍然为武生头牌角色,曾任艺委会主任。张世麟二十四岁时和东北著名的青衣、花旦演员任翠卿结了婚,并一起演出。当时,任翠卿在东北名震四方,演出时总是要挂头牌,张世麟排在第二位。为这事儿,俩人经常闹别扭。张世麟提出俩人的牌子调个个儿时,妻子却说:“你的艺术不如我,牌子不能调。”张世麟当场提出:“我们俩从今分开唱,再合作时非超过你不可!”从此,俩人各奔东西,你南我北。为了提高自己的演唱艺术,张世麟练功更加勤奋刻苦了,念、唱、作、舞,一招一式,他都反复琢磨,认认真真地练。功夫不负苦心人。争强斗胜的进取精神使张世麟的艺术成就大大提高。夫妻俩再合作演出时,张世麟对观众的号召力果然超过了任翠卿。妻子甘拜下风,牌子调了个儿。他的艺术成就的取得,除了勤学苦练的“苦”字和争强斗胜的“斗”字外,还有一个“随”字,这叫作“鸟随鸾凤自然高”。就是善于向那些名家学习。在张世麟半个多世纪的演技生涯中,他不但虚心吸取了李兰亭、李铁如、范宝亭、郭庆兰等老艺人的演唱技艺,还多次和梅兰芳、周信芳、金少山、时慧宝、言菊朋、唐韵笙等名家同台演出,博采众家之长,成功地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他塑造的《蜈蚣岭》的武松、《挑滑车》的高宠、《恶虎村》的黄天霸、《雁荡山》的孟海公、《铁笼山》的姜维、《战冀州》的马超、《走麦城》的关羽等人物,均通过不同的高难技巧,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形神兼备。

他幼功扎实稳健,短打、长靠各有特色,其表演以开打剽悍勇猛著称。他的武功技巧非同寻常,如他的“僵身”技巧,运用时不做任何准备动作,内行说是“不起范”,直接仰身直直地挺倒在台上,干净利落至极。功力不够的演员因不能完成这项动作技巧,只好先往后“下腰”,倒下时还要踹腿。

张世麟是凭一身真功夫真本事赢得武生头牌的。他的单腿走“蹉步”和轻捷的“走边”等,都独具特色,边式利落,极见功力,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至70高龄,仍常登台示范演出。

————

张云溪1919年生,京剧演员,工武生。河北三河祖居,生于上海。父张德俊是颇负盛名的南派京剧武生,以短打武戏饮誉沪上。张云溪6岁随叔父张德武(武旦张美娟之父)练习武功,7岁在台北新舞台初次登台,用艺名“小张德俊”串演《八蜡庙》的贺仁杰,8岁在连台本戏《慈云太子》中演慈云,成为台湾观众喜爱的童伶。12岁北上深造,在天津投师学习老生和武生剧目。他的《珠帘寨》、《捉放曹》、《上天台》等文戏和《八大锤》、《白水滩》、《两将军》等武戏在天津很受欢迎。此期间还与章遏云、吴铁庵、胡碧兰等先后在津同台。14岁进北京,加入尚小云的重庆社担任三牌武生。变声后更加勤学苦练,精研武生技艺,善以武术融入剧艺之中。19岁随言菊朋去关东演出,蜚声东北。他博采南北和关东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其表演和武打注重传情,特别在短打武生方面有较为突出的成就。重返北京后,曾挑班演出。1949年后,参加中国京剧院,扮演新本《三岔口》之任堂惠,《三打祝家庄》之石秀,《猎虎记》之解珍,《三座山》之云登,《三盗令》之燕青,《金田风雷》之杨秀清,《凤凰二乔》之孙策等,塑造了新的艺术形象。1951年后,张云溪曾随团到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朝鲜及西欧、南美等各国演出。1982年后从事教戏、编导工作,他改编和导演的戏有《朱仙镇》、《大破铜网阵》、《美人鱼》、《东方夫人》、《霸王与虞姬》等。

张云溪-艺术生平

张云溪六岁开始练功学艺,七岁登台,八岁在连台本戏《慈云太子》中饰演慈云,开始以童伶蜚声于台湾。十二岁北上,师从陈秀华学老生戏,并从丁永利、李兰亭等习武生戏。一九三三年冬王瑶卿对“小武生”张云溪大加赞赏,让他参加了名角如云的《雁门关》演出。张云溪的“光嘴巴”岳胜以技巧多姿多彩、武打紧凑火炽,而受到内外行好评,一时佳话频传。尚小云闻言亲临观看,颇为赏识,为提携后进毅然摒弃俗见,吸收张云溪加入自己的“重庆社”演戏。

一九三七年夏,张云溪跟随尚先生到上海演出,一出压轴《四杰村》的余千,打响了第一炮,他凭借罕见的艺术技巧,唱红了上海滩,又唱红了京、津、汉。他十九岁闯关东与唐韵笙合作,以武打戏挑大梁,声誉日著。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一直巡演于京沪,后与张春华合组“云华社”,从此艺震大江南北。建国后他率先参加国家剧院,并先后主演《三打祝家庄》、《江汉渔歌》、《猎虎记》、《三座山》、《三盗令》、《朱仙镇》等传统戏和历史剧,并多次率团在国外演出,所到之处无不艺惊四座,他受到国内外观众深切欢迎和爱戴。此外,他还参加过电影《武林志》、《沧桑梨园情》和戏曲片《岳云》的拍摄,并参与编戏、导戏、教戏的工作,他先后改编、导演了《大破铜网阵》、《东方夫人》、《奥瑟罗》、《魂断巴丘》和山西梆子《霸王与虞姬》、豫剧《花木兰》等戏。张云溪在《三岔口》一剧中的奇绝艺技,将在张春华的篇章中有所介绍,这里就介绍他在《四杰村》中饰余千的精湛演技。在这出戏里他惊人的绝活儿丰富多彩,并且每演至精彩处必定效果轰动。如余千出场后当台词念到“余千前往”时,他运用自己拿手技巧“弹踢大带”,随之右手抄住再向前进,动作别致、干净、熟练、利落,利落,观众的喝彩声必定开始响起;到“响边”时,他斜线向前跨右腿,踢左腿,通过“立体云手”配合“挫步”、“垫步”,左腿斜上向踢,随着锣鼓,仅小腿回收,一个脆、率的“金鸡独立”亮相,掌声必定像霹雳般响彻全场;中间他在台口换式时一个轻快、优美、落地无声的“旋子”,紧接一个又高又响的“飞脚”从武丑身上飞跃而过;下场前又是一组腰腿技巧,先是搬“朝天蹬”,撒手后,左腿仍紧贴左耳高抬不动,然后变仰身“射雁”,继变俯身“探海”,再变拧身“望月”,最后亮相收式又是一个漂亮的斜踢大带……第三场“过浮桥”,出场时是“飞天十响”,下场时以一组串“飞脚”连串“扫腿”,挂“旋子”单腿落地,连续快速旋转的技巧出奇制胜;第四场又以五十个轻快出众的“旋子”胜出;“越墙而过”时他一个“飞脚”越过两张并排的桌子。随着张云溪一次次空前罕见的艺技,必有一阵阵雷鸣般的效果,到最后这强烈的效果必会连成一片,经久不息。

————

张翼鹏,男,京剧武生。河北高阳人。盖叫天长子。

从小在上海、杭州随父练功、学戏,扎下坚实的基础。12岁拜董德春为师,学了戏立即在舞台上实践演出,经受了磨炼。几年后,盖叫天将他领回,亲自授艺。他边练功、学戏、边随父亲演出,充当下手,什么角色都演,还去杭嘉湖、京沪线、宁波等地搭班演出,使他适应各种路子,增长了才干,积累起一批剧目。后来,他带着张二鹏到关外搭班,常常客满,但是,流氓把持戏院,翼鹏兄弟受到手枪威吓,丢下行头,潜回上海。民国21年(1932年),张翼鹏参加其父在齐天舞台的演出,尽管演的都是一些配角,但是,他都重新加工、革新,受到观众欢迎。

民国23年,盖叫天在大舞台演出《狮子楼》折腿受伤,由张翼鹏顶替,领衔演出。他不愿托庇父荫,不挂“小盖叫天”艺名,并创造选演一批属于他自己的剧目。排演了连台本戏《西游记》共演了34本,在大舞台连演8年。张翼鹏的《西游记》每本戏都有特点。张翼鹏除擅演悟空戏外,他的传统表演艺术基础深厚,长靠、短打武生、武丑兼工。武戏长靠他能演《挑滑车》、《四平山》,短打能演《三岔口》、《恶虎村》;武小生能演《八大锤》、《九龙山》、《雅观楼》、《岳云锤震金蝉子》;武丑能演《盗甲》、《偷鸡》;文戏能演《四进士》,其中,不少剧目如《雅观楼》、《四平山》等戏原是北派京剧剧目,经他精心改革、加工演出,轰动剧坛。张翼鹏虽是盖派继承者,但他对其他流派、行当也都认真学习。他对学来的剧目精心加工、设计,把自己的特长溶合在内,成为精湛的张派剧目。江南的武生,甚至北方有的武生都学他的路子演出,绍剧演员六龄童亦私淑张派。

————

高盛麟(1915年12月20日-1989年2月13日),祖籍山西榆次县,生于北京,原名高春发,又名高仲麟,字晋麒。京剧演员,工武生,兼演老生。

1920年起,随张增明练武功,跟从张鸣才学老生。1921年,作为娃娃生首次登台。1924年,入富连成科班第四科学艺,改名“盛麟”,工武生,兼习老生。1935年,到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以武生挂三牌。1942年,第一次与盖叫天合作。1943年,加入杨宝森的宝华社。1946年,加入程砚秋的秋声社。1947年,第一次挑班头牌唱大轴,与李少春、谭富英在上海打擂台演出。1948年,应邀为梅兰芳配戏,演出剧目《穆天王》。1950年,应邀加入中南京工作剧团。1952年,任武汉市京剧团副团长。1953年,赴朝鲜慰问演出。1958年,演出经过其整理加工的红生戏《走麦城》。1962年,赴北京交流演出《挑华车》《铁笼山》《长坂坡》等剧目。1964年,主演现代戏《节振国》。1965年,演出现代京剧《豹子湾的战斗》。1972年,调入中国戏曲学校任艺术顾问、教授,从事教学工作。1978年,演出京剧《打渔杀家》。1980年,演出剧目《八蜡庙》。1982年,担任中国戏曲学院京73级表演大专班全国巡回汇报演出指导。

1989年2月13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4岁。

高盛麟唱念作打各功技艺,均有深厚根底,宗法杨门,兼得黄派风范,又受王鸿寿、周信芳、盖叫天影响,取精用宏,自成一派。表演风格英拔稳健、严谨凝练,善于武戏文唱,讲求神韵气度。他对京剧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了严肃的革新和大胆探索。不足之处是脸上没戏。

————

厉慧良(1923年-1995年2月27日)北京人,

他出身梨园家庭,父厉彦芝是京剧琴师、教师,早年曾在天津演出,母韩凤奎、姨母韩凤英都是京剧演员。厉慧良家学渊源,天赋甚佳,他于1930年师从刘晓香在上海练功,1933年从张福通学戏,后又向潘奎祥、赵瑞春、李桂春、产保福、关盛明、沈玉秋、郭三增、敖伯言、罗孝可、钱宝森等学艺,博采众长,在上海等地演出时被誉为“神童”。厉慧良曾为《通天犀》投师刘奎官,为《艳阳楼》问艺唐韵笙之梨园佳话。1936年其父开办厉家童伶班,大哥厉慧斌工铜锤、架子花脸;大妹厉慧敏,擅青衣、花旦、刀马旦和小生;小妹厉慧兰,擅演文武老生、老旦和青衣;弟厉慧森演文武丑,被合称“厉家五虎”,在长江一带演出,颇有影响。抗战爆发后,厉家班离沪入川,后在云、贵、川三省演出,改名为斌良国剧社。这一时期厉慧良以演老生戏为主,武戏为辅,经常演出的剧目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战太平》《珠帘寨》《盗宗卷》《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八大锤·断臂说书》《失印救火》《四郎探母》《赚历城》《水帘洞》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由于变声,改以演武戏为主。建国后,他先后到京、津、沪及山东等地演出。1956年组建天津京剧团,任副团长、团长兼主演。此后多次来上海演出,每来一次,必然轰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排演新编历史剧《火烧望海楼》,厉慧良成功塑造了马宏亮的英雄形象。1964年,又到北京演出了《六号门》,受到了奖励。“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息影剧坛。1985年他复出后第一次应邀来上海,演出于人民大舞台。1993年11月中旬,厉慧良来沪参加“东方雅韵——93南北京剧名家荣誉汇演”,于11月18日在人民大舞台演出压轴戏《艳阳楼》,饰演高登,其精湛技艺引得满堂喝彩。1995年2月中旬,又一次应邀来沪参加“菊坛精英闹元宵”大型京剧汇演,于2月14日元宵节在上海商城剧院与景荣庆、张幼麟等合演京剧传统中极负盛名的功夫戏《战宛城》,他饰演张绣,他那遵循武老生正宗路数、体现大将风度的表演,博得观众连声叫好。此次演出结束返津不久,于2月27日猝然辞世。厉慧良无技不戏有十大绝技,但有时过燥。

————

李少春(1919年11月4日—1975年9月21日),名宝璘,曾用名李海,出生于天津,祖籍河北霸州,京剧演员,工武生、老生、文武老生。

1924年,进入上海齐鲁公学读小学。1929年,首次登台,在京剧《岳母刺字》中扮演娃娃生岳云。1931年,在教师陈秀华、丁永利的培养下文武兼学。1932年,开始试演多部京剧。1934年,与梅兰芳合演京剧《四郎探母》。1938年,在北京首演打炮戏。1940年,与侯玉兰合作京剧《四郎探母》等。1945年,创编剧目《文天祥》。1946年,在京剧《百战兴中唐》中分饰三角。1948年,创编京剧《野猪林》。1950年,成立新中国实验京剧团。1952年,凭借京剧《宋景诗》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表演奖。1953年,赴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1954年,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1955年,任中国京剧院三团团长。1956年,先后赴日本、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演出。1960年,出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古巴及加拿大。1961年,创排的剧目《满江红》上演。1962年,主演戏曲片《野猪林》。1966年,“文革”开始后遭到批斗。1970年,被宣布“解放”。1973年,被分配到中央五七艺大戏曲学校教戏。1974年,因意外摔倒导致脑血栓。

1975年9月21日,李少春因心脏病与脑血栓并发在北京逝世,享年56岁。

尽管李少春文学余叔岩,武学杨小楼,但到了他身上已融合、发展为一个自己的体系,形成一种独有的流派,其特点是文武全才,世称“李派”。不足之处武戏略瘟。

————

李盛斌(1911—1990)北京人。表演精湛,戏路又宽,他擅长靠把武生,并精于短打,其武丑戏别开生面,猴戏更独具特色。他与李少春、李万春同以猴戏分台献艺,被京人誉为“北京三李”。后又与高盛麟、杨盛春齐名,被观众称为富连成社“盛”字科中的“武生三杰”。

————

杨盛春(1913~1958),京剧武生。北京人,9岁入富连成科班盛字科学艺,工武生,深受科班主持人叶春善的器重和培养,因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蒙师郝喜伦学《罗四虎》、《武当山》、《摩天岭》、《金锁阵》、《神州擂》及《八蜡庙》之贺仁杰等。从王连平习《长坂坡》、《艳阳楼》、《铁笼山》、《贾家楼》、《战渭南》、《战濮阳》、《洗浮山》、《武文华》及《八蜡庙》之黄天霸等。在科内“盛”字班演出《五鼠闹东京》、《铜网阵》时,他扮演白玉堂。17岁满科后,仍留在富社效力。离社后搭“承华社”,1935年,随梅兰芳赴苏联访问,演出了《林冲夜奔》、《猴王盗丹》等片断戏。当年还将孙悟空的行头留给了苏联作为纪念。1945年,随谭富英赴沪演出,深受赞誉。曾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叶盛章、叶盛兰等合作演出。解放后与谭富英、裘盛戎合作于太平京剧社、北京市京剧二团。1953年赴朝鲜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先后与马连良、张君秋剧团合并成立北京京剧团,为该团当家武生,并任演员队队长,主管业务工作。1958年6月,随团赴山东演出载誉归来,8月21日于公安部礼堂演出《艳阳楼》后,回到棉花下七条寓所,宵夜尚未用完,心脏病突发,急送友谊医院,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45岁。

————

曹艺斌(1911~1982)艺名小宝义。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为著名京剧武生曹善亭(曹宝义)之子。京剧演员、教师,工文武老生。

————

袁金凯(1924—1983),京剧演员。原籍河北武强县,生于北京市。8岁考入北京中华戏曲学校,工京剧武生。在名师指导下,在艺术上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表演上形成了干净、利落、勇猛、飘洒的独特艺术风格。是一位戏曲大家和戏曲教育家。

————

小王桂卿(1927年~2011年3月6日),男,京剧武生。原名王强华,武生王桂卿之子。

自幼随父习武生,兼学老生。青年时期自己组班,独立挑梁,驰名南北,尤以猴戏著称,与其弟小二王桂卿、小三王桂卿、小四王桂卿合作,广受赞誉。他文武兼长,能戏甚多。擅演剧目有《水帘洞》《闹龙宫》《闹天宫》《借扇》《金沙滩》、《连环套》、《四平山》《雅观楼》《战东吴》《走麦城》等。武功底子扎实,尤其是“打出手”非常厉害,一直到晚年还照样能走“吊毛”、“抢背”以及“耍鞭”、“耍锤”等“出手活儿”。

————

傅德威(1916~1988)京剧武生演员。生于北京。他以长靠武生见长,能戏如《挑滑车》《战滁州》《青石山》等。

————

筱高雪樵,京剧武生,出生于京剧世家。从小跟随祖父、父亲、叔父高雪樵学戏,尤其在其著名武生叔父高雪樵的教授下成长为一名很有社会影响力的大武生演员,备受京剧观众欢,筱高雪樵,原名高德山,天津武清区人,工京剧武生,七岁随父高月秋,叔父高雪樵学戏,其中高雪樵为著名武生演员。家传猴戏《八仙斗白猿》为筱高雪樵早先常演剧目。在高雪樵的指导教习下,筱高雪樵打下了扎实的武功基础,1942年开始在杭嘉湖一带及温州挑班唱戏,艺术精进。1947年进上海四大公司及上海大舞台、中国大戏院等挑班演出名声大噪。随后与白玉艳、赵燕侠、李如春等合作,巡演全国。所演《潞安州》、《广太庄》、《金钱豹》、《铁公鸡》、《战宛城》、《龙谭鲍骆》、《恶虎村》等武生戏,名扬全国。

筱高雪樵也曾与著名演员李如春及周信芳大师合作演出本戏《白蛇传》、《唐明皇戏月宫》、《包公》、《荒江女侠》等。

技艺特点

筱高雪樵父亲高月秋为玉成科班出生,因此所授为科班传统,教习极为严格,使筱高雪樵从小打下扎实的武工基础。其叔高雪樵自创高派武生,名扬全国,倾力指导筱高雪樵,使之成为高派武生传承人,由于长期在杭嘉湖一带演出,极具实践经验,戏路宽广,倍受观众欢迎。

————

俞鉴,女,京剧武生。1928年(农历戊辰年)出生,浙江人。现为宁夏京剧团离休干部。定居宁夏。

她是中国京剧界罕见的女武生,有“女猴王”的美誉。1984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京剧团赴沪演出,在延安剧场演出《乾元山》《陆文龙》《人鬼鉴》《吕布试马》《双下山》《伐子都》等。主要演员有俞鉴、谭少英、李业德、王天柱、郭金光、李荣安等。《乾元山》《陆文龙》《人鬼鉴》《吕布试马》《双下山》《伐子都》等。

————

尚长春,男,京剧武生。字伯翔,曾名尚元荪。尚小云长子。出生于1928年,农历戊辰年;逝世于1993年,农历癸酉年。

6岁随父登台。初入富连成社,后入荣春社科班。从耿明义练武功,先后向王连平、沈富贵、尚和玉、丁永利、刘砚芳、钱富川、范宝亭、宋富亭等学戏,打下武生各工戏的全面基础。工架伟健凝重,身手干净稳练,唱念音清字明,吞吐有法,舞台作风严谨,上台从不惜力。坐科期间即已担纲挑梁崭露头脚。

尚小云先生不仅让他学杨小楼的“杨派”,而且学尚和玉的“尚派”,兼演这两派戏,同时长靠、短打、开脸武生戏,样样拿得起来。长春先生晚年,已年逾六旬,而且身体发胖,体重达180多斤,在《战宛城》中扮演典韦,还能走出极帅极美、干净利落的“肘棒子”,这是与他同样情况的演员难以做到的。他为父亲助演《昭君出塞》里的马童,《摩登伽女》里的阿难,也都极为称职。

建国后,先后参加了新编古代戏《吴国之灭》和现代戏《雪岭苍松》(曾获重奖,影响颇重)、《杨靖宇》、《铁流战士》、《红石钟声》、《林海雪原》、《柯山红日》等剧的排演。20世纪80年代奉调回京,执教于中国戏曲学院并被评为教授。

————

盖春来是京剧武生、教师。河北任丘人。,

艺名小宝泰,原名王桂林,又名王连起。

幼拜周凯亭为师学艺,10岁以小宝泰艺名在天津演出《金钱豹》等剧,颇受赞誉。后改名盖春来。出师后到东北各地演出,以《长坂坡》、《金钱豹》、《东宫扫雪》、《小桃园》等享名东北各地。1936年在天津加入稽古社,与赵美英、梁一鸣合作排演连台本戏,轰动一时。后任该社武戏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盖春来参加牡丹江市京剧团。后又到哈尔滨任教。弟子有徐俊华、蔡宝华、李阁华等。

1978年因病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1岁。

————

梁慧超,男,京剧武生。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戏剧学校原京剧科退休教师。2007年4月16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廿九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南京鼓楼医院,享年88岁。

梁慧超出身于北京一个梨园世家,9岁学艺,在天津拜名师李兰亭为师,12岁便登台亮相,后在河北、山东、新疆、东北诸省挑班领衔数十年,1950年曾在上海天蟾舞台创造了接连演出八个月的空前盛况;他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演出曾受到李先念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鼎盛时与李少春、李万春、高盛麟等被誉为京剧四大武生,他的“腿功”、“腰功”和“枪花”被称为“三绝”,被剧评家誉为“标准金钱豹,模范挑滑车”。

他的拿手剧目有《挑滑车》、《长坂坡》、全部《武松》、《白水滩》等。

————

周少楼(1921~1980)又名周志杰。出生于河北省青县。京剧演员、工武生。其父周凯亭,河北梆子、京剧武生。周少楼自幼随父、兄在东北各地学戏并演出,初学老生,“倒仓”后改武生。除家学外,得到刘汉臣、赵松樵、杨瑞亭、唐韵笙、俞华庭等教益。他刻苦练功,勤奋钻研,青年时代即成为挑梁武生。曾与唐韵笙、金少山、白玉昆、王芸芳、张云溪等人合作,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安东、大连等地演出,擅演剧目为《龙潭鲍骆》、《武松打虎》、《恶虎村》、《林冲夜奔》、《闹天宫》以及连台本戏《怪侠锄奸记》、《七侠五义》等

————

王少楼,保定人,(1918~2003)享年85岁。人称“江南一条腿”。王少楼的夫人新桂秋,王少楼四岁随父王德山(梆子演员)学艺,曾拜周信芳为师。十一岁随父在杭嘉湖一带经常演出《落马湖》《独木关》《连环套》,己深得观众喜爱。十七岁开始在杭州挂牌演出,头三天打炮戏为《长坂坡》《挑滑车》《恶虎村》,一炮打响。,是继郑立恒、施子健之后,杭嘉湖水路班武生中的头号人物。

《长坂坡》-“江南一条腿”王少楼

青年时候的王少楼作为五大头牌进入上海大舞台,当时演出的剧目有《铁公鸡》《盗魂铃》《金钱豹》《周喻归天》《战马超》《十八罗汉收大鹏》《驱车战将》《英雄走国记》《牛郎织女》《收姜维》等,并经常在南京、武汉、杭州、苏州、无锡等地巡迥演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成立了共舞台京剧团,有演员200多人,54年改为上海新华京剧团,王少楼任团长和主演。领导剧团编演了23本《水泊梁山》,在50年上海笫一届春节戏曲演唱竞赛获一等奖。解放后编演大量新戏有《九件衣》《五虎平西》《薛刚闹花灯》《忠王李秀成》《张汶祥刺马》《黄飞虎反五关》《岳飞》《还我台湾》,和现代戏《黎明的河边》《唱戏的人》等。57年春节开始演出头本《封神榜》,该剧演止七本,盛况空前。当年下半年去北京、天津、济南巡迥演出,扩大了连台本戏在北方的影响。64年编演《龙江颂》并主演支部书记郑强。65年参加了华东区京剧现代戏会演,受到一致好评。

————

高亚樵

(1919-),河北省霸县人。幼年随父逃荒至东北,在长春跟胞兄高亚茹习艺,后又拜樊永在、李兰亭为师。

18岁便在长春、吉林、齐齐哈尔、哈尔滨、丹东等地演出,受到观众普遍欢迎。尤其是他将师兄孙义楼传授给他的南派武生戏《螺丝峪》,经过精心地改革、加工,由改良靠变化大靠,由单手耍锤改为双手耍锤,根据剧情需要加上舞蹈动作之后,受到行家的称赞和求教。因此人称"关东第一锤"。40年代初期,高亚樵活跃在哈尔滨各个舞台,先后与筱九霄、白玉昆、赵松樵、焦世麟、金碧玉等人搭档合作,使之技艺日臻成熟。50年代参加编导工作,如《水泊梁山》、《抗金》、《锤震金蝉子》等就是经他编导的。

————

李铁英(1917-1991),京剧演员,北京人。出身于京剧世家,其父李宝龙,在上海工武花脸,与老生罗小宝、时慧宝,著名文武老生林树森,名净金少山搭班。李铁英7岁练功、8岁学戏,拜上海名文武老生赵松樵、崔凤鸣为师。9岁登台于上海小世界,尚末出徒,就随师到东北各地演出。20岁学艺期满,挑班主演《汴梁图》、《高平关》、《北湖洲》、《木兰关》、《追韩信》等戏,27岁以后,戏路渐宽,功底见深,擅演文武老生,红净黑净,能文能武,潇洒自如,尤以“关戏”拿手,在东北观众中颇具盛名。

————

张铁华,男,京剧武生。艺名九灵童。为东北四大武生(张铁华、张世麟、周少楼、高亚樵)之一,唐韵生得意门徒。曾任大连京剧团团长。


参考资料

上一篇:免疫性不孕对女性的危害

下一篇:上海供卵孩子能上学吗,上海仁济医院供卵流程_包成功代怀网

阅读排行 READING RANKINGS
热门文章 更多>>
最新文章 更多>>
24小时

全程在线客服

10年以上

资深医学专业人员

协调专员

一对一服务

驻院办公

即时现场医疗对接

专业团队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