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亲生子女都不听?中科院院士丁肇中,才是专家该有的样子

时间:2023-11-12 浏览: 707次


家长口中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年轻学生眼中却成了“不听老人言,快乐好几年”。

我国是一个非常尊师重教的国家,对于在任何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都会被晚辈称呼为“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不在同一专业领域发展,前辈的谆谆教诲和人生经验,也能给后辈带来醍醐灌顶的教育效果。

在人生处于迷茫期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听听“专家的建议”,可后来发现有些专家的观点过于片面,根本没有切实可行性。听上去有一定的道理,却有些不接地气。时间长了,网友开始反向输出,建议专家:不要再给建议了。

专家建议亲生子女都不听?中科院院士丁肇中引发网友共鸣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的一场高能论坛上,物理诺贝尔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丁肇中,作为世界顶尖实验物理学家,分享了多年从事物理研究的心得体会,在场学生都表示受益匪浅。

在问答环节中,在场学生除了请教丁院士一些关于物理研究的问题,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对年轻人有何好的建议。毕竟这是我们上学时,出现在课本上的科学家,能有机会面对面向他学习着实十分宝贵。

本以为丁院士会像其他专家那样,为正处于迷茫期的晚辈指出一条明路时,丁院士幽默地答复: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从来都不听我的建议。大家都笑了,在专家建议遍地的今天,作为一名世界顶级科学家却能说出这么接地气的话,着实令人敬佩。

很多家长从丁肇中院士的话语中听出了无奈,原来天下的亲子关系都一样,学生都不愿意听家长的话,别说是普通家长了,就是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如此。家长们坦然了许多,这属于共性问题,而不是自己教育方法存在纰漏。

丁肇中才是专家该有的样子,好为人师容易误人子弟

很多人了解丁肇中,是从初二语文课本上,学习过他的一篇演讲稿《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教授虽然出生于美国,但是他的父亲在传统教育环境下长大的,他在学校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是在家里却受传统文化教育影响颇深,获得诺奖却坚持用中文发言。

在学校里他也接触过不少中国学生,也熟读过不少著作。以他的身份,给年轻人提出一些建议,估计也会像那篇课文一样,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教育意义,可是他却选择了低调,什么都没说,却比一些夸夸其谈的“专家”更显大智慧。

现在不光是大学里的教授,就连一些企业家也经常给刚毕业的大学生提出各种建议,其中包括学习、就业和生育。年轻的大学生一开始还会慎重思考,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思想有问题,后来才发现这些所谓的专家根本不接地气。

他们根本不了解现在学生所处的环境,用几十年前的思维或陈旧的观念考虑现在的环境,根本不切实际。相比之下,还是丁肇中教授明白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口风严谨,不会因为一时口舌之快而好为人师,这样很容易误人子弟。

不要因为获奖,就认为自己变成专家

在丁肇中讲座的PPT上,有一句标红的话语,让网友为之拍手叫好:不要因为获奖,就认为自己变成专家。现在专家滥竽充数,有一点成绩就自诩为专家,反而显得真正的专家尤为低调。

希望更多人能以丁肇中教授为学习榜样,不仅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更要学习他这种谦虚的精神。无论是为人师表还是为人父母,都不能仗着自己多吃了几年饭而处处指手画脚。

术业有专攻,在某一个领域成功未必代表在各方面都能优人一等。世界顶级科学家都不敢随便误人子弟,相信能有资格指导他人人生的“专家”,更是少之又少。

年轻人不是不听建议,而是不想听太多“拍脑门”的建议,要是真的有经过深思熟虑,接地气,切实可行的建议,年轻人并不排斥。希望家长和老师都能多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真正的所思所想,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出建议,不能强行让他们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理解和尊重才是家庭教育最宝贵的财产,与其无谓的说教,不如以身作则,用行动说话,才更有力量。

今日话题:大家如何评价丁肇中的回答?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百家快评#


参考资料

上一篇:广州三代试管20万包成功包男孩的宣传可信吗?_试管代怀证件

下一篇:上海十大试管婴儿排名「价格规范」上海试管婴儿做一次多少钱

阅读排行 READING RANKINGS
热门文章 更多>>
最新文章 更多>>
24小时

全程在线客服

10年以上

资深医学专业人员

协调专员

一对一服务

驻院办公

即时现场医疗对接

专业团队

联系我们